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概况 > 委员之声

政协委员调研材料摘要

【字体: 】 【编辑日期:2009/9/25】 【作者:政协办】【阅读:

    引言:县政协八届三次全委会前,政协委员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立论,会中,10余名委员作了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的大会发言。现摘要部分委员的主要发言观点和建议,供参考借鉴。


杨武委员:
    针对劳务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公益事业难开展、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留守儿童成长堪忧、留守老人面临赡养困境等问题建议:
    一是改革完善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效。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本领;注重培训实效,打造劳务品牌;拓展劳务输出空间,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三是发展县域经济,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第一产业就业潜力;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本地就业空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引导农民回乡创业。
    四是关心留守人员,创建和谐社会。


吴学毅委员:
    伴随着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扩充容量,城镇化进程加快,市民对居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又受到众多弱势群体的直接影响,因此,统筹兼顾弱势群体的生存利益与城市管理公共利益,站在“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角度,应以弱势思维来管理城市,构建平昌和谐城管新格局。
  
    建议:一是以宣传促教育,为构建和谐城管提供舆论支撑。向市民广泛宣传城镇管理法律法规,培育市民社会公德意识、城市意识,唤醒全社会对城镇管理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深入开展以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社区为载体的“星级”评比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镇管理工作,合力推动我县城镇管理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二是以法制促机制,为构建和谐城管提供体制支撑。城管直接面对弱势群体,不注意工作方法,会容易粗暴,应尽快制定出台《平昌县城镇管理办法》、《平昌县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规章,依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教育、纠正和处罚,确保城镇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是以学习促队伍,为构建和谐城管提供人才支撑。加强理论学习、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完善公开、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城管执法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量化考核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蔡祥儒委员:
    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八多八少”的状况:会议口号多,解决实际问题少;企业向上反映问题多,主管部门下企业排忧解难少;责备下面多,帮助企业少;招商引资活动多,实际引进企业少;许诺条件多,实际兑现少;要求企业改革的多,把企业搞活的少;管企业的单位多,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的少;要企业自己干的多,协助企业工作的少。

    为此他建议: 1、清除工业发展上的思想体制障碍,形成全社会抓工业的氛围。做到全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思想统一,方向明确,政策决策的重心要偏向工业,工作的焦点要对准工业,形成齐心协力抓工业的局面。2、建立部门单位联系工业企业制度。考评部门的工作,重点要考评为企业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提供了多少帮助,给企业节约了多少成本,提供了多少项目,增加了多少效益,是否改变了企业的面貌,是否扩大了工业规模,争创了多少企业品牌。3、抽派得力干部到工业第一线工作。抽派一部分职能部门的干部深入工业企业抓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体察企业的艰幸,感触市场竞争的激烈,进而激发企业的热情。4、建立有职有权的工业综合协调机构。工业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多环节协调配合。要建立高效协调机构抓工业。改变过去有机构无职能,有班子无权力,下面着急,上面急不起来,问题难解决,工作难推进的状况。5、立足县情,大中小工业并举,县内外人才并举。注重县内骨干企业、工业人才培育和使用,吸引务工经商人员回乡投资办工业,招商引进一批县外工业企业和人才到平昌安家落户。   


李枝均委员:
    “一事一议”制度是取消“两工”之后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投入问题的主要路径。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程序上的不健全以及劳动力资源外流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事一议”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

    建议:1、注重宣传引导。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关心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2、用好用活政策。要始终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有事则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3、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一事一议”制度的公开透明,防止农民负担过重,防止操作中的不廉洁行为。4、创新实施举措。开展“一事一议”、“多事一议”,提高议事效率,可借用书信、手机短信、电话等形式,提高一事一议的知晓率和覆盖率;可对“一事一议”方案进行“pk”,争取绝大多数村民和本片区专业大户的支持,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


冯天良委员:
    目前新农村建设还存在重“主导”轻“主体”、重“点”轻“面”、重“表”轻“里”、重“普”轻“特”、重“建”轻“管”等问题。
   
    建议重点做好“两突出、一突破、一着力”,即:突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实现增收;突出培育新型农民的重点。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注重扶“表”、扶“智”、扶“技”,抓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劳务技能培训和自主创新技能培训工作,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增强发展经济本领,提高农民素质;突破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向农村倾斜,通过项目引导、动员群众,把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危房改造相关活动阵地上,突出抓好农村综合环境整治,逐步改变乡村面貌,培养群众良好卫生习惯;着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组织协调作用,群团组织生力军作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农民主体作用。创新和谐建设机制,推行平安村社,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创新新农村建设运行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挂包结对帮扶,机关单位驻村结对帮扶,龙头企业结对帮扶。创新政务财务监督管理机制,选用公道、正直的党员或群众代表,参与决策、管理、监督,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吕朝阳委员:
    城市开发建设中存在被拆迁户“漫天要价”、被拆单位“乘机发财”、建设单位“事不关己”的问题。
  
    他认为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是化解矛盾的有效办法:
    一是积极探索被拆迁主体参与开发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从利益的平衡点着手,在督促开发企业或开发商提高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及补偿安置费外,鼓励和劝导其被拆迁户加入到房屋建设开发中去,化解当事双方之间的矛盾,实现定纷止争。
    二是积极探索被拆迁主体参与开发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首先建立由被拆迁户和开发商共同组成的房屋开发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到房产开发中去,达到双方互惠互赢。
    三是积极探索被拆迁主体参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利益分配机制。对房屋、附属物及土地价格进行评估,双方协商另行打入成本,对企业的各种改制成本及负债由企业内部自身解决,根据当事双方在房产开发所有投资中占比例多少,根据利润多少实行“股金分红”。
    四是准确定位政府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角色。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政府应当好共同投资的鼓励者,被拆迁人基本权利的维护者、双方协商和公众参与的促进者、拆迁纠纷的调停者、城市拆迁的规划者和公共项目的建设者。


程朝华委员:
    就如何提升平昌城市现代气息和文化品位,
    他提出建议:一是提升城市规划品位。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规划,整体设计城市,充分展示城市个性。二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保护好绿色生态系统。以“山青、水秀、天蓝、地绿、景秀”为主线,通巴两河沿岸的建筑要依山而建,保持山水结构和地形地貌,打造过境街道生态特色景观街,抓好城市园林绿化。三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展现红军文化,精心打造以民歌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翻山铰子、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增添文化气息和城市活力。四是提升城市建筑景观品位。街道两边的建筑在合理幅度内上下前后都错落有致,留出适当的空地;在色彩控制上,体现整体和谐的建筑色调,控制河边高层建筑,美化沿河景观,提升通巴两河沿岸水乡生活休闲品位。做美通巴两河水上旅游,扮靓沿河景观线。五是提升城市旅游产业品位。开发老街造酒文化旅游,绿色生态景区和佛头山佛教文化过境旅游,打造乡村农家休闲旅游项目,特色小吃风情街。深度开发红色旅游,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文化产业。六是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提高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开展“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提高市民文化素质。

 

郭俊荣委员:
    “行路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群众反映的焦点,也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县委、县政府全面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路网结构不优,建设进展迟缓,工程质量不高,组织发动不力,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建议:一要切实搞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科学合理地搞好年度和中长期项目规划,优化等级结构和路网布局,提高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