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三角”腹心地带巴中市的发展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秦巴山—六盘山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处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金三角”腹心地带的巴中——
7月,巴中市党政代表团在重庆考察,并举行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说明会,推出农、工、商、地产、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71个项目与重庆实现了对接。这是今年来巴中组织代表团二进重庆。6月,这样的考察之旅到了西安。前往成都的考察也将启程。
十年西部大开发使成都、重庆、西安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革命老区巴中正处于三大中心城市形成的 “金三角”腹心地带,巴中市强烈认识到,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秦巴山—六盘山区等集中连片困难地区作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关键时候,巴中必须积极融入成都、重庆、西安经济圈,实现加快发展。
走出大山 收获的是拥抱
在巴中市领导干部的办公室,都有这样一张地图:以标有红色五角星的巴中为原点,乐巴铁路、巴达铁路、广巴高速、巴陕高速、巴南高速、巴达高速和渝川陕高速向四方辐射。待全部建成通车后,从巴中到成都、重庆、西安,均只需3小时左右。
成都作为省会,对巴中有极强的辐射力;重庆与巴中有历史、地理渊源。已获交通运输部批复的重庆经广安、巴中、西安到北京的高速公路,是巴中融入重庆最方便、最快捷的大通道,届时重庆到巴中仅250多公里。
巴中对西安、重庆同样具有吸引力。两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和产业互补中,一定要把巴中纳入进去。重庆有关领导说:“巴中的事情,重庆要尽力而为,全力支持。”
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感慨地说,“我们要走出大山,走出‘根据地’,跳出巴中来认识、研究巴中,要加快速度融入成都、重庆、西安经济圈。”
成果连连 凭的是自身优势
成渝西经济圈的三个中心城市,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发达的工业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巴中想要融入其中,只有立足自身优势,从互补性的角度出发,才能找到一条成功之路。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红军遗址遗迹众多,是全国12个 “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境内有著名的光雾山—诺水河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生态宝地和天然“氧吧”。巴中矿产资源富集,特色优质农产品众多。
生态、资源优势,是巴中魅力所在。
巴中此次到重庆筛选的71个招商项目,总投资799亿元。其中,农业类推出食用菌产业化开发、中药材基地建设、薯类加工开发等项目15个;工业类推出了年产60万吨乙烯、年产20万吨二甲醚、年产35万吨非金属矿等项目21个;旅游文化类推出了光雾山景区综合开发、诺水河景区综合开发等项目10个。7月8日,巴中在重庆举行招商引资暨项目投资说明会,一举签下33.18亿元大单。投资60万吨天然气汽车清洁燃料项目的重庆同凯置业负责人说,他们看中的是巴中投资环境好,即将形成大交通格局,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7月11日到12日,西安31家旅行社组团到光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考察,洽谈合作事宜,实施旅游对接。
规划未来 全面对接成渝西
站在全面对接成渝西经济圈的角度,巴中市正在研究制定未来10年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等12个规划:到2013年,巴中要建成巴南、巴达、巴陕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到2020年,要建设汉(中)巴南(充)和广(元)巴达(州)城际高铁,建设巴中到广安到重庆、巴中经通江到万源的高速公路,建成巴中绕城高速公路和巴中机场……
打好主动战,各县 (区) 纷纷启动:南江县规划把光雾山、米仓山景区打造成国际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及会展中心。看准中心城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发达的商机,还将金银花产业进一步扩大,目前正与成都两家企业洽谈,在南江设立金银花绿原素提取加工厂。巴州区启动了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园建设和巴中工业园东区规划。将巴州区打造成成都、重庆、西安重要的绿色生态蔬菜的供应基地。
巴中着力打造更加开放、高效的政务环境,积极推进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开放搞活,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差别政策,对特殊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重庆啤酒集团巴中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伴随区域交通的改善,巴中各种资源的潜能正被激活,投资环境更加优化,企业的产能逐年提升,我相信未来更加美好。”(转自《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