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济话和谐 凝聚力量促发展
——县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举行专题讨论和大会发言
1月19日下午,县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举行专题讨论和大会发言。县领导李映、张根生、袁发展、赵建仁、赵万国、吕华、苟于洋、罗保福、阙作强、马婧、程勇全、向家宝、游泽莉、张仕太、廖继昌、孙高晓、孙良旭分别参加专题讨论和大会发言,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县委常委、政协主席袁发展,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苟于洋分别主持会议。
县委书记李映在听取委员们关于“打造人文环境,构建和谐平昌”专题讨论发言后指出,人文精神是地域竞争力的文化象征,是地域文化的灵魂,是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一个地方有了自己的精神,就能展现地方个性,衍生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和竞争力。一代代平昌人以其大气包容、思维活跃、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我们平昌人民代代相传、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推进发展、续写辉煌的强力支撑。作为当代平昌人,我们要在对平昌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中,在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领悟中,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中,用人文精神的全新视角,加强文化元素的整合,强化“人文在脚下,人文在嘴里,人文在心中”的自觉性,结合“学王瑛见行动”和“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活动的开展,继续深入挖掘平昌人文内涵,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把优秀的品质显出来,把平昌人的身份亮出来,变浮躁为理性,变狭隘为宽容,变“义利”为“道义”,舍“小我”为“大我”,形成共同的主流价值取向,营造包容开放的人文氛围,促进文化与经济共生。
李映要求委员们深度思考:为何人们快乐不起来?为何有那么多怨恨?为何那么不知足?为何不乐意去做最基本的劳动?平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的大背景下,把人文精神培育作为一项重要保障措施,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增强发展内动力。李映强调,务必摈弃四种心态:一是贬斥本土的心态,二是投机取巧的心理,三是仇富的心态,四是不学正业的心态,加快形成“平安、诚信、生态、和谐”的平昌地域形象。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根生充分肯定委员们的大会发言。他说,委员们的发言说得透彻,研究得深入,特别是把情况和问题剖析得很准,让政府听到很多真话、实话、有智慧、有水平的话,反映了群众的呼声,集中了群众的智慧。以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为镜,可以正党性、正人品,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折不扣地办理、落实好政协委员的批评和建议。
张根生针对委员们的发言,就“大交通形成后,平昌怎么办”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一是对接大交通,必须谋划“内循环”;二是对接大交通,必须谋划“大产业”;三是对接大交通,必须谋划新环境;四是对接大交通,必须深度谋划民生工程。
袁发展、苟于洋对委员们履职尽责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杨希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