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视察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字体: 】 【编辑日期:2009/9/25】 【作者:政协办】【阅读:

作者:县政协主席  袁发展

 

     一、全面理解县域经济的深刻内涵,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
    党的十六大在我们党的党代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高度来推进涉及“三农”问题的各项改革,并指出城乡关系和“三农”问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统筹城乡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经济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的思维。
    第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就是发展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充满着活力和蕴涵着潜力的经济,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说,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中的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是第一层面的话,那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是第二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第一个层面的延伸和深化。第二层面可以利用非均衡的“势能”,并充分考虑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施县域经济的赶超和突破战略,搞好县域民生经济,从县域层面上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第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工业化、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
    第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要统筹“农”和“非农”工作,把“三农”工作统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重”的两大难题。
    第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政府转变职能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县城经济,要完善财政转移体制,基层教育制度,公共卫生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等。
第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
    二、直面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围绕工作主题、围绕“四大”跨越、围绕“四个优先”、围绕五年目标,深刻反思了平昌县域经济存在的差距。说到底,平昌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足,发展严重滞后。历史积淀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才能逐步解决。一是经济实力薄弱,财力严重不足。由于经济总量少,可用财力弱,导致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运转举步维艰。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物质、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量小且渠道不畅,对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弱,城镇化进程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三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比重明显偏高,工业规模和比重过小,工业化进程缓慢。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债务包袱沉重,效益低下;同时,民营经济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整体实力不强,经营规模小,税收贡献率低。五是支柱产业薄弱,带动能力不足,我们虽然提出并实施了“食品工业、畜牧产业、劳务经济”三大产业发展战略,也有“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全省劳务基地县”等牌子,但有品牌无规模,县域经济发展缺乏鲜明个性,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六是经济环境不优,发展合力不强。“四乱”歪风禁而不止,一些部门受利益驱动,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营运。行政效率低下,有的部门和干部不运用改革方式和市场经济手段抓经济工作,该取消的程序不取消,不该管的事情还在管;有的部门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在行政审批和办证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社会环境较差,有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城镇郊区,经常有个别人为一些无理要求聚众滋事,阻拦项目建设,使项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七是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加快发展和维稳的压力大。历史积累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尤其是扶贫开发问题、工程建设移民问题、农业灾害问题、国企改革和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等,都给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挑战。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不拿出相当部分的人财物力用于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破难攻坚,加快平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新一轮加快发展重要时期的到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是形势所逼,形势所迫,形势所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经济建设重于一切,壮大实力决定一切。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发展先机,要更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谋发展、抓发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借助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快发展,绝不能错过机遇。要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咬紧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形成想发展、求发展、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新不可能萌发新的思路、产生新的动力。虽然一直强调要大胆解放思想,但有些传统观念的残余仍在阻碍着生产力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最主要的差距还是思想解放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胆略不够。关键还是没有强烈的发展意识。要有大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上有新作为、有大突破。
    要解放思想,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和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必须坚决做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一切工作都围绕经济发展来安排,一切工作成效都以发展实绩来检验。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要解放思想,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
要解放思想,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运作,扩大对外开放。要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市场经济知识和规律,不断提高运用市场的办法和手段来发展经济的本领,多从市场中、从对外开放上想办法、寻出路、求发展。
要解放思想,必须营造敢干事的良好氛围,只要有利于发展,在党纪范围内,就应放开手脚去试、去闯、去干,共同努力营造发展环境。要很好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头脑中少一些条条框框,少一些担心顾虑,多一份激情,多一份闯劲,大胆去闯、去试。
    (二)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一定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县工作思路,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工业作为当前的最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动力来抓。要抢抓当前难得的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主动接纳发达地区的企业转移以及工业扩张,打造优势特色工业品牌,迅速扩大工业经济规模,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二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兴起全民招商的热潮。要加快发展步伐,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要站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加大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的力度,对引进项目实行全程服务,做到多支持、少干预,绝不能门槛低而巷子深、陷阱多,保证外来资金“低门槛进入、低成本发展、高效益回报”。要破除传统思想障碍和思维定势,不要怕外商赚钱,眼红外商赚钱。只要对我们的长远利益有利,对增加就业有利,对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利,要坚决地引进来,并帮助他们加快发展。
    三要认真落实政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研究有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好财政、税收、用地、信贷、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要让民营经济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在权益上有保障,为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平等竞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要加强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