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民营经济 加快巴中发展
作者:平昌县政协副主席 张仕太
市委在“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中明确提出“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是加快巴中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重大举措。巴中建区设市以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贡献率显著提高,充满生机活力的民营经济为全市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面对现实找差距,从战略高度认识推进民营经济新突破是加快巴中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突出表现在发展环境和经济规模上。第一,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不宽松、服务体系、信贷支持、法律保护等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第二,体制性障碍未彻底清除,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以行政干预代替市场引导,以任务指标代替政策导向。第三,执法不规范,“三乱”现象屡禁不止,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第四,民营企业呈现“三多三少”格局(即:小的多、大的少,经营型多、生产型少,粗放型多、科技型少),民营经济总量还较小。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着眼于未来,审时度势提出的重要举措。巴中不临边,不靠海,远离发达的大中城市,地处区位劣势,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绿色资源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可以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既可以转移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既可以促进专业市场的建设与繁荣,有利于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推进民营经济新突破,是符合巴中市情的正确选择,是巴中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和必由之路。
二、落实政策优惠环境,着力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载体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都要准允进入;凡是符合巴中市情,对发展有利的事,都允许大胆干;凡是外地允许干的,都要大开绿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支柱产业、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参与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积极支持和推进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进入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领域,营造人人干事创业的市场环境。
二是变“管治”为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多服务、少干预,多支持、少指责,多协调、少扯皮,真正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导航员、裁判员和服务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阳光政务”、“一站式服务”、“特事特办”等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建立起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快捷高速通道”。
三是进一步加强银企关系,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建立激励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组织协调金融部门开展授信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利率杠杆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不断优化融资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将民营企业纳入 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范围。
四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一视同仁,公平执法,保护业主合法经营、合法权益,按照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的“三问”要求,坚决惩治“三乱”,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放心、舒心、安心、安全的法制竞争环境。
五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导向,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种宣传媒体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发展中业绩突出、奉公守纪、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先进事迹,正确引导社会公众评价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三、协调发展重结合,推进民营经济实现新突破
一是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大力推进工业化结合起来。我市正处在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时期,实现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多种优惠政策激励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创办和投资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在民营经济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和项目重点扶持,集中培育,做专做精,做强做大。
二是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办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企业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出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纳入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三是把民营经济发展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引导民营企业向中心小城镇集中,并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成片发展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民营企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参与水利、交通、能源、环卫、公共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把民营经济发展与对内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注重发展和引进相结合,通过存量资产资本化和增量资本多元化实现资本积累。市内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突出比较优势,主动寻找市外战略伙伴,实现招商方式、引资来源的多元化,要强化“亲商、重商、留商、安商”意识,关心和支持外来企业发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强化管理求创新,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的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责无旁贷地给予指导、支持和服务,但决定的因素,还是民营企业本身。
一是要实现由过度依靠优惠政策向既争取公平政策又苦练自身内功转变。政府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总是有限的,对其自身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化蛹为蝶,苦练内功,加大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二是要实现由自我封闭的产权结构向多元化产权转移。民营企业应逐渐打破封闭的产权结构,同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联合、参股、改组,形成股权能进能退,多方吸纳资本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三是要实现由传统商人向现代民营企业家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家要尽快学会过“五关”——财富关、制度关、战略关、人才关、文化关,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科技知识和业务技能,加强会计、审计、统计管理,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善于决策、精于管理、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