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 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平昌县委常委、政协主席、统战部长 袁发展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廉政准则》三章18条,8个方面禁止、52个不准,内容丰富、立意深远,体现了继承与创新、治标与治本、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通过学习讨论、对照检查、剖析反思,确实使我们的思想灵魂受到很大触动,深感《廉政准则》颁布实施的及时和必要。下面,结合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深入学习、准确理解、把握精髓,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自觉性
《廉政准则》内容博大精深、实在管用,要使《廉政准则》真正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认真学习、潜心钻研,准确把握深刻内涵,是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要带着责任深入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从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着眼于《廉政准则》的学习教育,清醒认识到《廉政准则》是确保洁身自好、吉祥平安的“护身符”,体现党对每个同志的关心和爱护。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发生问题的机会也相应提高。忘记责任,对自身的行为不加约束规范,放纵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很可能就会腐败惰落、翻船落马。时刻意识到责任,崇尚敬畏《廉政准则》,下决心、花功夫、用气力深入钻研、潜心学习,才能促进从政行为的廉洁规范。
二是带着问题思考学习。学习《廉政准则》仅仅满足于通读全文、熟悉条款,认识是短视和肤浅的。要联系实际深钻细研,找准内在合理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把过去的荣誉光环顶在头上,感觉自己资历深、贡献大,有意无意地忽视学习、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特别是我们年龄相对较大的党员领导干部,往往感到凭自己多年经验的积累应付工作游刃有余,而现在处于政协有职无权的岗位,想贪没机会、想腐没条件,自信不会发生出格违规的问题,表现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而不想学习、不愿学习、不善学习。我感到学习《廉政准则》要逐条研究分析,弄清结构联系,找准难以落实的薄弱环节,认真思考对策,选择工作的突破口,才能取得理性的真知灼见。
三是挤出时间用心学习。没有充裕的时间保证,学习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往往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口头上学习表态坚决,实际上能推则推,把学习放在一边。要想自己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必须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不断进行思想净化和灵魂清洗。认识境界的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就会更加严格。时刻想到有千万双眼睛在注视着你,有千万条规矩在约束着你,想问题、办事情、做决定就会更加谨慎。
二、深刻反思、经常对照、适时讲评,切实提高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严肃性
《廉政准则》作为党内重要的基础性法规,不管位高权重、还是职虚权轻,它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遵循的行动指南。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一是要深刻反思自身的行为。《廉政准则》明确了不得进入的雷池禁区,不能触碰的高压电区,在正道和邪道之间设置了明显的路标,对所有的从政行为都有明确的界定。我们只要看看方向、问问良心、摸摸口袋,就不至于因为迷官、迷色、迷财而走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用《廉政准则》的要求经常反思自身的行为,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做的基本功课,把《廉政准则》的要求植根于思想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净化社交圈、工作圈、生活圈,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坚持知行合一、表里一致,才能真正成为践行《廉政准则》的表率。
二是要对照检查自身的行为。我认为,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思想作风建设上:一是学习流于形式,理论素质不高,被动学习、应付学习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理论学习的良好学风。尤其是深入钻研的风气不够,不善于用正确的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在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用功不够,使个别干部产生了理想信念虚无化的苗头,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精神亏损”现象。二是好人主义盛行,斗争精神日趋衰退。少数干部缺乏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拿原则做人情,不讲党性讲感情,不讲正气讲和气。三是功利思想比较严重,权力误区逐渐扩大。少数干部没有解决好掌权为谁,如何用权的问题,形成狭隘的功利主义权力观,把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和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到党的政治生活之中。表现在生活作风上:一是享乐主义日益盛行。个别干部贪图享受,情趣低下,缺乏健康、高雅的思想,艰苦奋斗的精神荡然无存。二是思想格调趋向低下。有的热衷于传播风水迷信、高层奇闻,生活情调低下。有的为了追求享受,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资本,甚至不择手段,严重违法乱纪。表现在工作作风上:一是群众观点不牢,作风漂浮日趋严重。官僚主义习气重,对群众生活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动心。个别干部只对上级负责,对群众冷暖安危置若罔闻;不问民情,在实际工作中考虑问题、制定决策往往不顾及发展实情;对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握不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久拖不决,决而不办。二是形式主义屡禁不止,弄虚作假现象存在。少数领导干部流行“会干不如会说,实干不如巧干”的说法,不是扎扎实实从一个部门长期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是考虑如何以最短的时间获取表面政绩,不惜代价搞“政绩工程”。
三是要适时讲评从政的行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置身于党的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体现在对干部的教育管理上。要从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适时对干部的从政行为进行讲评,对照《廉政准则》经常提醒拉拉袖子、常下细雨保持清醒,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出格的人、出格的事,要对照条款动真碰硬,体现《廉政准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强化监督,切实提高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实效性
优化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杜绝贪污腐败的不良现象,要从领导机关的作风抓起,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
一是增强自我约束监督。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用《廉政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去。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国法,处处自重、自省、自尊、自励,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远离诱惑,追求卓越,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二是加强党内互相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员的评议监督,勇于揭露解剖矛盾,纠正存在的问题,真正在党内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
三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廉政准则》在理论上为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作了最善意的“从政提醒”,从实践中总结与提炼了领导干部最容易出问题、最容易犯事、最容易迷失的“思想领域”。领导干部要时刻严格律己,让“八个方面的禁止”、“52个不准”体现在行动实践中,以廉洁从政服务于民、取信于民,树立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