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视察

巴达铁路高速给平昌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

【字体: 】 【编辑日期:2012/5/7】 【作者:本站编辑】【阅读:

    交通瓶颈,是长期困扰和制约平昌这块红色土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平昌通火车、通高速公路是全县人民几代人的梦想。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巴(中)到达(州)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两路”)已经开工建设,这是平昌107万人民最幸福的一件大事。随着“两路”的建成,平昌的经济发展将发生巨大变化,它将加快平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的步伐,它将促进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社会进步实现新的飞跃。
    一、“两路”对构建平昌“大交通”骨架起到重要作用
  “出行难”是平昌多年来的困境,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其地理环境之恶劣和人们出行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此,县委、县政府把改善交通条件和解决“出行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十一五”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构建大交通的宏伟蓝图。
    2008年,省委、省政府为对接交通部规划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高速公路网,把“南(部)巴(中)、达(州)巴(中)、南(部)成(都)、陕川界至巴中”这四条高速公路纳入我省高速公路网的规划。至此,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正式纳入规划建设,给平昌人民带来了福音。它起于我市的穆家坝,止于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接万源至达州高速公路),全长110.6公里,总投资98.7亿元。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这是巴中连接周边省、市、区的重要通道,在构建平昌“大交通”骨架中起到重要作用。
    2009年2月,巴(中)达(州)铁路被列为全省的8个开工建设的铁路项目之一,工程全长124公里,设计等级为时速160公里,预算总投资44亿多元。巴达铁路与乐巴铁路相通,连接宝成、襄渝、达万铁路,融入全国铁路网,为西北地区开辟一条通江达海的捷径。至此,平昌要通铁路呐,圆了巴山人民几代人的梦想,为构建平昌“大交通”的宏伟蓝图,添写了美好画卷。
    巴达“两路”的建设与开通,打开了巴中的南大门,正所谓“两路”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呀。“两路”建设的意义和作用非常巨大,围绕“两路”在沿线所设的站点和通道,与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相互交融,汇织形成了平昌以“两路”为中心枢纽的交通网络,为构建“大交通”骨架起到重要作用。“两路”促使秦巴山脉地区的交通流向一路向南而去,为平昌经济在客观上融入泛珠江三角洲、西三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两路”为提升平昌区域经济地位奠定了客观条件
    平昌地处中国第二大红色根据地——“川陕苏区”的腹心,在中国革命转战时期,为赢得全中国的革命胜利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它的红色地位。但由于地处山区,地理条件恶劣,信息闭塞,长期贫穷,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与发达地区比较,差距很大,非常落后。而今,“两路”的修建和开通,为经济融入泛珠江三角洲、西三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交通条件得到大力改善后,全县经济发展将赢得崭新的发展机遇,加快这块红色革命老区在经济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平昌的区域经济战略地位将得到显著提升。
    1、从客观上着力改善了交通通畅格局,优化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巴中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个大城市的腹地,而平昌处于南大门要塞。巴达高速和铁路开通后,大大缩短平昌至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的时间,特别是高铁开通后,巴中到重庆、西安只需3个多小时,为平昌跻身全国高速公路和铁路骨干网、融入“西三角”和成渝经济圈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这就从客观上优化了平昌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2、改善和提升在平昌投资的升值环境。
    平昌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促进了与发达地区“时空距离”的质变,也就优化和改善了在平昌区域内投资的升值环境,为加速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而且,随着“两路”的开工建设,可以带来许多投资升值机会,对各行各业均带来利益商机,形成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经专家测算,100亿元投资可带动社会总产出245亿元,相应创造GDP118亿元。消耗钢材8万吨、水泥252万吨、沥青4.5万吨、砂石料1270万吨,大大带动我市钢材、水泥、建材、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另外还可为社会创造、保留17万个直接就业机会和42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另据测算,高速公路建设中,每投入1元钱,能通过对各种产业的前后效应、反向效应、直接投资效应和因消费作用带来的乘数效应之和产生高达95.25元的放大效应。由此可见,“两路”的开通对平昌的区域经济地位有明显的提升。
    3、资源的比较优势给平昌带来崭新的发展。
    过去,“贫穷”是平昌最明显的标志,资源的比较优势无法发挥它的作用,皆因交通条件落后所致。人们一提到平昌乃至整个巴中都自然联想到那是一个很穷的地方。“两路”建成后,在大开放后,对外形象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巴中的经济地理环境必然发生质的飞跃,贫困落后的山区资源优势必然与发达地区的市场效应紧密相连,市场的力量必将带来生产力的优化布局,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必然对接发达城市的各行各业。平昌的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必然突显,必将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必将给我们“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带来新格局和创新发展的机遇。
    总之,“两路”的修建和贯通,不但极大地提升平昌的区域经济战略地位,同时也会给“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创造新的更大发展。
    三、“两路”为平昌的物流、客运提供快速通道
    随着“两路”的建成与开通,特别是铁路建成后,平昌将是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平昌将成为秦巴山脉地区农工商品的集散中心,与周边连接地区的旅客也将迅速涌入平昌,客运量成倍增长。因此,在物流、客运上,平昌的“中心”地位将更加明确,而“两路”则是物流和客运的快速通道。
    一是行车速度明显加快。高速公路采取立体交叉、封闭式运行,双向通道为4至6车道,排除了混合交通的干扰,加上路面宽阔平坦,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速度。其平均时速为80公里,是一般公路的2至4倍。
    二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高速公路日车流量均应在1万辆次以上,比一般公路高2至3倍,并有逐年增长趋势。
    三是运输能力明显增强。高速公路将促进高速运输业发展,大吨位、集装箱货车和高档客车纷纷涌现,大大提高公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力。
    四是经济运距成倍增长。由于车速的提高节省了运行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经济运距提高到500至1000公里,大大提高了运输业的总产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四、“两路”为提高产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两路”的开通运行,为提高产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将大大降低本地区农工产品的成本费用,为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提供盈利空间,为同类产品在市场的定位、排队等提供有利条件。
    二是缩短农副产品的储运时间,方便水产、水果、蔬菜等鲜活产品的外运,从而加速农副产品的流通,极大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竞争能力。
    三是生产所需物资、先进工具、劳动力等要素也能达到及时投入,必将推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高集约化程度,加快农、工、贸的产业化、外向化、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
    四是促进运输产业升级。交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门类,而巴达铁路的建成通行,填补了平昌交通运输行业的空白。“两路”的运营,必将有效地促进运输产业的结构调整,大型集装运输、大型客运等大型运输业必将实现产业升级,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五是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必将极大地促进各种需求的增加,必将促进平昌的商业、住宿餐饮、教育、文化、科技、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升级发展,为商贸流通业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总之,随着“两路”的修建与开通,将给平昌的传统产业带来新的活力,最重要的是将带来产业技术的革新,为提升平昌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两路”将促进巴山人民的生活实现新的转变
    随着全市高速网络的构建和铁路的开通,特别是“两路”的开通,彻底破解“出行难”的问题,必将促进信息化水平提高,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人民生活面貌和生活水平实现新的转变。
    一是生活面貌将实现新的转变。“两路”开通后,山里人实现几代的梦想,山区贫穷的面貌将随之逐步得到改变。将加快平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的步伐,山区人民家居、人文环境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由于空间距离的改善,加快了农村与城里各行各业的对接,加快了城市科技、文化等信息与农村的交流与传递,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将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加速山区人民新思想、新思维转化,昔日“土里土气”的山区农民形象将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洋气”,从根本上改变山区人民的面貌。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将实现新的提高。“两路”开通后,山区的绿色天然资源,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将充分发挥他的比较优势。“天堑”一开,巴中成为成都、西安、重庆、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园,必然加快产业和旅游业的大发展,促进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城乡就业途径将会迅速增加,必然促进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大中城市消费需求的带动下,必然促进新型消费需求的增长,从客观上自然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两路”给平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广泛的有力影响,但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修建“两路”是巴山人民最大的愿望,是加快平昌发展的需要,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两路”修建的进程,早日实现巴山人民的梦想。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合理归避“两路”的负面影响,促进“两路”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良性方面多做贡献。
(付志平  刘红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