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政协助推园区建设以撬动工业发展
平昌政协按照县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产城一体、园区相融”的发展思路,平昌工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园区建设正在成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就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优化完善园区规划。做到产业园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协调一致;建立和完善“五位一体”的园区规划体系,突出发展路径、讲究功能配套、要素保障;严格规划执行,重大调整必须按程序报批,企业建设必须服从园区规划,不同产业和投资额度,对用地面积、用地范围、投资强度、建筑系数、容积率、非生产性用地等作出硬性规定。
创新投融资建设模式。积极探索政府投入、部门参与、企业配套、市场运作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政府投入,稳定财政保障机制;强化部门参与园区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并纳入年度考核;积极立项,利用好项目资金政策,园区积极与发改、经信、建设、水务、交通、林业等部门衔接,保障顺利推进;组建园区融资平台,探索与外地政府、企业合作建园。
引导企业入园和加强管理。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入驻工业园,优先安排主导产业项目入园,鼓励本地退城入园;在园区产业布局和项目审批上严格把关,制定相关额度,孵化中小企业,落实“五向”发展原则,依据投资额度、强度,严格用地管理,施行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用地。
建立用地储备制度。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证工业园区建设和开发,每年下达一定计划指标,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园区建设,农用地转用年度指标优先向园区倾斜。(杨希纯 罗罗)
优化完善园区规划。做到产业园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协调一致;建立和完善“五位一体”的园区规划体系,突出发展路径、讲究功能配套、要素保障;严格规划执行,重大调整必须按程序报批,企业建设必须服从园区规划,不同产业和投资额度,对用地面积、用地范围、投资强度、建筑系数、容积率、非生产性用地等作出硬性规定。
创新投融资建设模式。积极探索政府投入、部门参与、企业配套、市场运作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政府投入,稳定财政保障机制;强化部门参与园区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并纳入年度考核;积极立项,利用好项目资金政策,园区积极与发改、经信、建设、水务、交通、林业等部门衔接,保障顺利推进;组建园区融资平台,探索与外地政府、企业合作建园。
引导企业入园和加强管理。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入驻工业园,优先安排主导产业项目入园,鼓励本地退城入园;在园区产业布局和项目审批上严格把关,制定相关额度,孵化中小企业,落实“五向”发展原则,依据投资额度、强度,严格用地管理,施行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用地。
建立用地储备制度。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证工业园区建设和开发,每年下达一定计划指标,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园区建设,农用地转用年度指标优先向园区倾斜。(杨希纯 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