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政协建言:乘贯彻、落实《旅游法》东风,做强乡村旅游
平昌乡村旅游环线建设,已经取得瞩目的成绩,受到川内外业界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尤其是独特的巴文化元素与巴山新农村建设结合,绽放出乡村旅游的奇葩,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但是,刚刚诞生的乡村旅游,无论硬件与软件建设,都需要不断充实、更新,才可能把它做成真正意义上的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文化增长极。政协建言,乘贯彻落实《旅游法》的东风,着力做强平昌乡村旅游业。
一、大力宣传、认真学习《旅游法》,提高依法“兴旅治旅”的自觉性。相关部门利用各种传媒,广泛宣传《旅游法》,生动形象解读《旅游法》,增强从业企业、职工和游客“依法兴旅”、“依法旅游”法治意识。
二、强力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加快培育要素完备的特色景区。充分利用平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品牌,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品牌内涵中,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展示巴文化特色,大力提升驷马水乡、南天门风景区、巴灵台风景区、佛头山景区的文化品位,让游客“游美丽新村,赏水乡风情”,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产品。
三、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平昌旅游品牌知名度。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扩展平昌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诱惑力,采用“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线结合”方式,让外地游客较深、较多、较细了解平昌旅游产品。(杨希纯 罗罗)
一、大力宣传、认真学习《旅游法》,提高依法“兴旅治旅”的自觉性。相关部门利用各种传媒,广泛宣传《旅游法》,生动形象解读《旅游法》,增强从业企业、职工和游客“依法兴旅”、“依法旅游”法治意识。
二、强力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加快培育要素完备的特色景区。充分利用平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品牌,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品牌内涵中,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展示巴文化特色,大力提升驷马水乡、南天门风景区、巴灵台风景区、佛头山景区的文化品位,让游客“游美丽新村,赏水乡风情”,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产品。
三、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平昌旅游品牌知名度。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扩展平昌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诱惑力,采用“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线结合”方式,让外地游客较深、较多、较细了解平昌旅游产品。(杨希纯 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