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提高提案质量的思考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11/26】 【作者:杨希纯】【阅读:

平昌县政协副主席  游泽莉

    质量是提案的生命,是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水平的反映和体现。撰写高质量的提案既是对政协委员履职态度的检验,也是对政协委员履职水平的检验,更是对政协委员综合素养的检验。如何提高提案撰写质量,推动委员履职水平提升,是提案工作的关键,是提升政协形象的重中之重。
    一、问题
    就整体而言,目前提案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局观不足。以反映个别人或某个单位、某个团体的利益为主,较少站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宏观层面全盘考虑,缺少大局观和全局性。二是前瞻性不够。反映的问题滞后,大多数问题已是别人反映过,或是政府已在考虑解决之中,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三是调查研究不多。撰写人在事前缺少深入调查研究,提案反映的问题“重表象轻本质”、“重反映轻落实”,导致提案观点片面化或是表象化,情况分析缺乏条理性和严谨性,使提案观点肤浅,内容简单,脱离现实。四是操作性不强。只罗列出问题和现状,该如何解决、怎样解决,缺少周密的思考和安排,导致解决方法简单、粗糙,不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二、原因
    一是政治敏锐性不强。部分委员对于政策理论知识和政协知识的学习力和掌握度不够,政治敏锐性不强,在提案撰写过程中,对问题的反映缺少前瞻性和敏锐性,没能及时反映出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导致提案质量不高,问题反映滞后。二是政治责任心欠缺。部分政协委员对“委员”的意义和职责没有深刻领会,在撰写提案时,前期缺乏调查研究,后期没与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和了解,提案仓促完成,只图应付了事,所提提案没有高度和深度,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缺少委员撰写提案的监督机制,致使委员撰写提案的积极性不高,只图应付了事,或是随意附和别人的提案,缺少自己的独立见解,导致提案质量不高。四是调查研究不深入。部分委员在撰写提案时,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对所提问题缺少深入调查研究,只根据事情的表象或是别人的口头反映来写,导致反映的问题片面,缺少科学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甚至与事实本身有出入。
    三、对策
    一要强化学习意识,提升文化素养。进一步建立学习机制,组织委员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政协知识和提案知识,强化委员的政协意识和政治意识。通过举办政治、经济、法律、金融等专题讲座,拓展委员的思维,提高委员的知识水平。二要把好委员入口关,提升队伍素质。政协换届时,要严把委员入口关,优化委员结构,把有参政议政能力、民主意识较强、政治素质较高的人员提名到政协委员队伍中来,确保政协委员的先进性、代表性,以提升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搭建知情平台,提高参政积极性。不定期邀请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通报情况,掌握最新的工作动向。组织视察、参观考察、专题调查,并邀请委员列席常委会,为委员掌握情况,撰写高质量提案奠定基础。四要强化审查立案,增强质量意识。对于立意不高,表意不清,措施不明的提案不予立案,可采用转信、社情民意等方式,供有关部门参考。对委员提交的内容相同和接近的提案进行并案处理,既可提高提案质量,也给办理单位减少工作量。撰写提案强化精品意识,避免即兴之作,力戒追求数量,不单纯以数量来考察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履行职责的积极性,有效地控制提案数量的无效增长,以提高优秀提案的比重。五要评优秀树典型,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优秀提案评选机制。对那些具备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反映重大问题,有份量有价值,采纳后产生重大效益的提案者进行表彰,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评选奖励制度,提高委员撰写提案的积极性。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对优秀政协委员的先进事迹以及优秀提案的承办进度和实效及时报道宣传,激励委员撰写高质量的提案,提升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