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返乡农民工现状及对策
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农民工返乡的原因是什么?返乡农民工现状生活怎样?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及稳定工作?
    一、基本情况
    平昌县共有农业人口81.3万人,乡村劳动力52.87万个,约占农村总人口65%。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的约28万人,其中在省外24.5万人,省内3.5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去年下半年以来,平昌县陆续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的现象,特别是进入11月份以后,提前返乡人数逐月增多。据统计,春节前平昌县返乡农民工达10.3万人,约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人数的36.8%。其中,春节后继续出去务工9.3万人,约占全县返乡农民工总人数的90.2%;在家务农的有0.4万人,约占全县返乡农民工总人数的3.8%;接受技能培训0.3万人,约占全县返乡农民工总人数的3.0%;回乡创业的约0.1万人,约占全县返乡农民工总人数的1.0%;在家灵活就业有0.2万人,约占全县返乡农民工总人数的2.0%。从返乡农民工的行业情况来看,建筑业约占33%,制造业约占32%,服务业约占17%,其他行业约 占28%。
    (一)返乡主要原因
    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受到限制,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停产、转产、降薪、裁员,造成一些农民工提前返乡;二是由于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具有很大吸引力。据统计,平昌县返乡农民工中,受中央农村新政影响的返乡农民工有0.6万人,约占返乡总人数的6.3%;三是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学到了先进的理念、技术,积累了一定资金,便想回乡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据统计,受回乡创业政策吸引的有0.2万人,约占返乡总人数的2.3%;四是其他原因返乡 6.6万人,约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64.7%。
    (二)返乡后主要动向
    一是继续外出打工的约9.3万人,这批人约占返乡农民工人数的90.2%;二是返乡务农的有0.4万人,约占返乡农民工人数的3.8%;其中不少人凭借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发展规模经营,从事农产品流通等,如驷马镇返乡大学生冯中通过土地流转形式,租赁土地10余亩,发展蔬菜养殖业,目前发展较好,这类人约占返乡农民工人数的4%;三是从事个体经营、规模化种植业、开办专业养殖场等形式回乡创业有0.1万人,这类人员约占1.0%。如坦溪镇的何知木、在坦溪镇在街经营一家超市;四是接受培训的约有0.3万人,主要接受驾驶、电脑、电工、养殖等培训,准备重新就业,这类人员约占3.0%;五是在家灵活就业的约有0.2万人,这类人员约占2.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返乡农民工经过城市工作与生活的洗礼,学到了先进的理念、经验、技术,带回了多年积攒的资金,是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生力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失业返乡农民增收难。我县外出务工农民,占农村劳动力一半以上,而且以青壮年为主。务工收入成为这些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基本靠汇回的务工收入生活、上学、就医。所承包的土地要么勉强耕种,以保基本口粮,要么转包给他人,甚至撂荒。一旦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失业返乡,这些家庭就会陷入贫困。
    二是失业返乡农民再就业难。当前大部分未出去的失业返乡农民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且大都没有接受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也无条件、无资金创业,与目前劳动力市场由单纯体力型向专业技能型转变不相适应,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平昌是一个农业大县,就业岗位有限,返乡民工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难度较大。当前,返乡民工创业面临着融资难、人才缺、土地紧等困境。急需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如驷马镇创举村冯峰,他想在家乡承包土地从事大棚蔬菜种植,但却缺乏基本的技术和对市场规律的理性认知,带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做,创业成功的几率不大。
    四是就业岗位不稳定。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返乡人员处于观望和“半就业”状态,工作岗位不稳定,这种现象会长期存在。
五是返乡农民工难解后顾之忧。培训、社保转移接续、子女入学、土地经营、权益维护等相关问题,成为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后顾之忧。
    三、对策建议
    针对返乡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主动应对,采取有效举措,努力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坚实保障。
    1、加强组织宣传引导。积极开展调研,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台账,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动态信息,加强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
    2、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进一步加快落实中央扩大内需和基础实施建设的政策,让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到当地农业产业化、新农村的建设。政府加大社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开展“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城乡统筹就业的新路子、新方法。
    3、搭建创业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创新,抓好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项目,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短缺的难题。以优惠政策促进创业,清理减少审批收费、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准入条件、落实税收免征起点等政策,为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更多掌握技术的农民自主创业。
    4、实施技能培训行动。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培训经费,充分发挥职业学校、驾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各种技能,尽快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5、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导农民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品质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农业产业化吸纳就业。如驷马镇的天生村就是全县很好的一个示范,目前,他们已有2个农业合作社,利用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农副产品,与6家实体企业,形成了产业“链条”,在本地就吸纳返乡农民工近100人。
(熊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