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平昌县乡村公路建设问题和建议

【字体: 】 【编辑日期:2011/7/7】 【作者:本站编辑】【阅读:
   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紧紧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农村公路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新农村建设。
    一、乡村公路建设中主要问题
    1
、资金压力依然很大。连续几年以来,水泥、砂石、民工工资都持续大幅度上涨,致使建造成本增大,进一步拉大建设资金的差口。
    2
、工程质量不容乐观。尽管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加大对建设监督力度,但一些路段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质量问题,建成后不久就出现大面积断裂等现象。
    3
、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乡村公路大部分是在原有老路基础上铺筑而成,虽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资金,但不能满足公路设计要求,存在一些不科学因素。较多乡村公路缺乏相应路标、里程、线路等标识设施,本来路面就窄,加之缺乏配套设施及安全标识,车况杂乱,车型复杂,易导致交通事故。
    4
、养护水平亟待提高。乡村公路养护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资金有限,二是缺少技术人员。管理还存在空白,一些超载超限车辆躲避查处,就走乡村公路,超越了乡村公路的承载能力。对此,管理部门鞭长莫及,老百姓没办法,有的就在村口设置限高、限宽的路障,超载超限车辆是进不来了,可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也受到了削弱。
    5
、运输秩序有待规范。农村运输市场存在较多的问题是货车载客、摩托车和残疾人代步车载客营运、客货混装等违章行为,客运车辆运行线路和班次难以固定,无规范的客运站点,给村民出行也带来诸多不便,造成农村运输市场无序。
    二、建议
    1
、提高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乡村公路建设
    在乡村公路建设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资源开发、水利建设、旅游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提高对乡村公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坚持科学、合理、实用、符合发展、省钱省力的原则,尽力避免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复和紊乱,更要禁止农村公路建设不切实际、贪大求洋和建而无用。
    2
、进一步优化乡村公路设计
    一是注重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目前乡村公路的宽度和路肩处理不好,已经影响通行能力。应在公路两边分别建成不少于75厘米的路肩,提高路的宽度,至少建成会车点,以增强通行能力。二是注重改进路网结构。综合考虑建设路段在整个路网中的疏密度,加大延伸和覆盖,建设路段尽可能在村镇间形成网络,减少断头路,尽量通过人口稠密地区,将分散居住的村民集中或吸引到公路边来,使其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交通需要,切实保护耕地和植被。不断完善公路网络体系,尽可能使乡村公路主干线公路相衔接。三是注重加强安全性。增加乡村公路标识,在与国道、省道、县道连接时,设置减速带等安全设施。四是注重合理布局乡村客运站。乡村客运站布局受到地域和土地等因素限制,应有较宽松的政策和法规环境,尤其要解决客运站的用地问题,为乡村居民乘车和物流提供便利。
    3
、加大筹资力度保障乡村公路建设
    一是多渠道多途径地向上级部门争取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二是充分调动农村居民修路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村居民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三是加大融资力度,大力筹措资金。探讨采取“多个一点”的方式,捆绑项目资金。四是号召和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家乡公路建设出资出力。
    4
、健全机制,加强管护
    良好的管护机制,是确保乡村公路畅通的前提,也是发挥效益的基础。一是建立乡村公路管护机制。乡村公路管理要有专人负责。二是建立乡村公路自治养护的长效管养机制,保证乡村公路有人管有人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可实行村民委员会和村民集体管护;或由县、乡、村筹集专项资金,实行委托管护、个人承包养护;或交有组织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有条件的县养路部门统一管护。三是加强监管,严格考评。
    5
、严把工程质量关
    把好乡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关。一是完善准入机制,对施工队伍要严格招标要求,注重选择信誉好,人员素质高、有经验的施工队。二是健全监督机制。乡镇和村委会要选出代表,监督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严把质量关。三是健全评价机制和问责机制。对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不能单纯以上了多少项目,修了多少油路、水泥路来看政绩,要看它的质量和效益。要建立长久的乡村公路问责机制,要求期内如有质量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6
、进一步规范乡村运输市场秩序
    农村交通运输市场与农村经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客源和货源分散,市场主要以集镇为中心,无稳定的客货运量,出行大多都带有工具等物品,需要客运和货运随行。因此,应针对农村特有的运输环境,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是必要的,同时加强运输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遵守法规,打击、取缔非法营运,使整个农村运输市场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近郊乡镇开辟区间公交线路,促进城市与乡镇互动发展。用良好的交通道路状况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