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平昌政协委员王海琳建言:促进平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字体: 】 【编辑日期:2013/1/21】 【作者:王海琳】【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21世纪,资金、技术和各类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向前流动。而资金、技术和商品均涉及物流范畴。因此,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业,伴随着全县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必将成为平昌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全县商贸物流业现状及问题
目前,全县有大小物流企业20余家,年营业额达5.8亿元,从业人员260余人,上缴税金达50万元。无论是一方物流(如:江口醇顺全物流)、二方物流(如:零售企业配送物流),还是三方物流(如:方胜物流、邮政物流、快递业等),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它们无一例外地存在散、乱、差、小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随意性较大。全县物流企业均存在效率不高、服务内容有限,缺乏整体规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等问题。所有这些物流企业除一方、二方物流企业外,均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基本上是沿街摆店、沿路设摊,用的是“打游击”方式经营,哪里方便就往哪里堆码、中转、卸载货物。
二是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都是只有几台车、几个人,再租用一个办公场地就开始搞物流。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仍多以原始手工作业为主,基本上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在软件上,大部分物流企业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物流资源,信息化、专业化、准时化、网络化、科学化水平低。
三是行业管理散。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交通、中烟、邮政、通讯、贸易等物流相关部门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管理,造成物流组织布局分散、缺乏横向联合,严重制约物流的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了物流的社会化进程。
四是专业人才缺。物流业在平昌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管理粗放,大多数都只是在运输、业务联络上略有升级。随着全县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物流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全县物流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潜力的现代物流业,日渐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实力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现代物流业发展重要性认识,要将对“物流”的认识从传统的“运输、仓储”角度调整到“小而全、大而全”的资源整合和大力获取“第三利润源”的高度来规划和发展平昌物流业,通过加强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推进“三化”进程,大力支持和促进平昌现代物流业发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动融入成都、西安、重庆经济圈。面向周边市、县,按照“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思路,科学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绿色等优势,加快物流源整合,合理调整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物流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努力形成功能齐全、运营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3、培育龙头,以大带小。根据平昌产业发展实际和生产生活需要,紧紧围绕农、工、贸结合新区、工业园区、大型市场等物流服务需求,推动现有交通运输、邮政物流、快递业等行业整合,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或大型运输集团,从而带动物流小企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积极筹建物流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业,指导物流企业健康发展。
4、政府扶持,吸引客商。建议政府把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养,出台包括准入、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等在内的各项扶持政策。一是在选址、供地、规划方面予以优先报批;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三是在供水、供电方面,实行与工业同价;四是对进驻平昌的物流企业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外地客商,形成大批外地客商到平昌办物流的良好氛围。
5、培养人才,强化保障。重视物流工作人的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结合全县人才规划需求,制定引进物流专业人才的措施,为大物流、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