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政协委员魏江平建言:固基强本 做大做强平昌白酒产业
平昌的白酒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经过三十多年艰辛发展已有一定规模,目前恰遇我省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一体化政策实施,以及省内白酒金三角产业布局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县白酒业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做大、做强,把白酒业放置于全域性、全行业来冷静思考,以科学的发展观理性分析,谈几点建议:
一、现状
1、产业空心化。白酒业发展赖以支撑的几个重要元素:红粮、酒窖、资金、技术、包装,在产业的各个基础环节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散、小、乱、差。平昌白酒两个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现有窖池260口,原酒年产量500吨,红粮种植地没有形成,主要靠调运东北高粱作为烤酒原料,生产企业自身无资本实力,融资潜力已用尽,企业负债率95%以上,龙头企业之一的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过多年的苦苦支撑,现已人去楼空。生产辅助原料包装物、酒瓶等采供基本上运距都在300公里外组织,行业中未培养出品评、勾对、营销、管理的大师级专业技术人才。
2、企业空壳化。平昌白酒在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结构以中低端为主,主要外调基酒为勾制型白酒,质量不稳定,品牌影响力、美誉度较低,生产成本高,营销费用大,市场占有率小,产品的赢利空间狭窄,企业税赋沉重,效益低下,不能应对以资本实力支撑的市场竞争。以小角楼为例,在以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下,企业要生存下去不得不艰难支撑,但支撑越久,越负债累累,最后被成都远鸿集团注资租用厂房,保住了小角楼的商标,弃壳再生,逃过了破产的劫难。
3、产品市场小。我县白酒销售基本以本土市场为主,辅以广东、四川部分市场发展,销售收入每年徘徊在2-3个亿之间,只相当于行业内一流企业名酒如泸州老窖、五粮液等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宣传费用。
4、产品关联度低。原料、包装、市场均在外,龙头作用不强,对本土辅助发展不明显,没有形成利益相关的产业链。
二、建议
1、加强基酒本地化建设。应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民间、社会资本以利益为纽带共同参与,加快马家坪白酒产业园区建设,以窖池为突破口,提高品牌建设力度,为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奠定基础。
2、加强原料基地建设。本地红粮种植应真正在基地化上求规模发展,可在有基础的涵水、白衣、西兴、双鹿等十二个种植片区培育起来,力争年产红粮6万吨,让原料基地培育成熟。目前县委、政府非常重视白酒产业发展,且发展的环境已经具备,重点就在落实上,形成长效机制,一抓到底。
3、转观念,换思维,调体制,引进外来资本,重组平昌白酒产业。平昌白酒产业规模小、基础差、效益低、品牌影响力弱,置身于全行业比较,品牌呈区域性,无竞争力,企业处于二、三流规模中。从白酒业长远的发展态势中可以看出,白酒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各大酒业集团均在跑马圈地,建园区、扩窖池、建基地,高端产品求效益,低端产品稳市场,营销手段以地毯式策略全域性占领市场,以强大的资本实力竞争媒体黄金时段的广告宣传,残酷的挤压小规模企业市场空间。所以我县白酒产业应引进有实力的大型财团或大型名酒企业,通过雄厚的资本实力参与重组、产权交易等,让他们敢投入,舍得投入,放心在平昌这块绿色土地上把白酒业实力做强,规模做大,效益做好,让平昌白酒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