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平昌政协委员严为民建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

【字体: 】 【编辑日期:2013/1/21】 【作者:政协】【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下面就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助推城市建设发展
    (一)加强道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金宝大道、金宝大桥、蒙子垭隧道、S202过境路建设,力争在2013年全面完工,尽快与老城完成对接;2012年底启动黄滩坝大桥、星光工业园大桥、白家嘴大桥、高速公路连接线、159队汽车站等县城干环线重点基础建设,形成科学合理、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道路网络。
    (二)加强管网系统建设。供水管网建设。以“四川省平昌县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和金宝新区建设为契机,初步建立平昌县城安全供水保障体系。近期改造通河取水泵房机电设置;加大水质监测设施及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较完善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体系;远期将新建DN400从三台阶水池经幸福路、伴山风景,至三江大道出口,一水厂至星光工业园DN300供水主线各一条。排水管网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巴河桥至雷坡石、王家咀至污水提升泵站、通河大桥至渭子溪段截污干管;完成金宝龙门嘴提升泵站的前期征地及筹备工作;按照金宝新区建设进度配套实施截污干管工作;新建星光工业园区污水厂及其配套截污干管。
    (三)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公共环境系统建设结合平昌山地水乡自然环境特征,构建“一城五山、三屏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中心城区,重点改善城市内部生态环境,以佛头山文化产业园和龙潭溪城市综合体为建设重点,带动提升城区环境品质、拓展城市休闲空间。严格控制佛头山、蜈蚣山、金宝观、尖山和老鹰寨形态和林地植被。“十二五”期间将实施通河、巴河、龙潭溪三大水系滨河道路和绿化工程,严格保护水系绿化景观廊道,禁止与生态保护和生态复建无关的建设活动。
    (四)加强社会事业系统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完善文化馆、刘伯坚纪念馆和川剧团的建设;近期在金宝新区建设一处集影视娱乐与商业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娱乐中心。教育设施建设:保留老城平昌中学、平昌二中高中部,剥离初中部进行新建;拆迁原平昌三中;新建江口三小、江口镇第六小学、星光学校。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改扩建平昌县人民医院、平昌县中医院、平昌县红十字会医院与平昌县妇幼保健院;新建新平街等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体育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李家沟组团平昌县综合体育中心,完善社区群众性体育设施布置。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在金宝新区新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生命线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燃气、通讯、医疗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避震疏散场所建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空地为避震疏散场地,疏散半径在1—1.5公里以内。防止次生灾害建设: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单位,一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一方面进行抗震加固。加强地震火灾源,特别是油库、天然气储气站等消防、抗震措施。
    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破解资金投入瓶颈
    (一)坚持规划引领,争取融资渠道,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精细设计、有效开发,是彰显城市魅力、凸显地区特色、保持发展后劲的前提。这需要在宏观上超前、在微观上精细,抗拒短期利益诱惑,合理规划严格审批发展项目。坚持规划先行,规划科学,规划引领,才能在争取政策对接和项目衔接、吸引社会融资和管理经营时得到青睐,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政府、社会和企业“三赢”。
    (二)坚持项目整合,借力政策扶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扶贫开发、渠江流域综合治理、关天经济区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历史性发展机遇,用敏锐的视角,超前谋划、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形成全县一盘棋,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政策捆绑、项目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助推平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坚持市场运作,吸收社会资本,助推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行公有私营模式,政府委托或授予私企经营和维护,特别是特许经营、土地转让等;深入推行私有经营模式,允许和鼓励私人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建设或者以受让、收购的方式进入竞争性非公益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既可增加城市基础设施产品的供给和服务,又可促进不同的企业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三、强化设施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品位
    (一)加强质量管理。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放在监督管理的首要位置,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公共基础建设的过程监管,特别是地下管网、隐蔽工程、人群集中的建筑,把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管理作为建设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经济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
    (二)健全管理机制。坚持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护纳入制度层面管控,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彻底改变随意开挖街道、人行道、砍伐行道树、破坏自然景观等行为;定期巡查,加大“五乱”治理力度;重拳治理乱修乱搭乱建行为,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保持城市形象。
    (三)提升全民素质。加强市民公德意识教育,通过电视、广告等方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使广大市民增强法制意识,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自觉做城市基础设施的爱护者和维护者,严厉惩治随意破坏公共基础设施行为,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