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平昌政协委员王翔建言: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字体: 】 【编辑日期:2013/1/21】 【作者:政协】【阅读:
    近年来,随着平昌的大发展,城市框架的迅速拉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伴随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平昌的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和矛盾,制约着城市管理工作的提档升位。
    一、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
    1、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滞后
  作为发展中的农村城市,城市的规划由于受平昌山地城市地理位置的约束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影响滞后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老城区街道狭窄,农贸市场少或规模小,公厕数量不足,城区规范的垃圾投放点不够,没有成规模的公共停车场,道路、绿化、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滞后,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2、居民的城市意识亟待提高
  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大量的农村人力资源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这部分动态群体在没有找到固定工作时,往往在街头上以各种层次的生产方式谋生,手工加工、简易维修、开小餐馆、做小生意、摆摊点等低层次谋生方式如雨后春笋,他们多以个人经济利益为追逐的根本出发点,各种旧有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空间。这些经营活动与违章违规常常仅隔一步之遥,当城市管理与个人的私利出现矛盾时,城市文明往往便被抛在一边,“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实施起来往往举步维艰。
    3、城市管理体制制约管理水平
  一是城管体制不顺。县城管局成立于2001年,运行十多年来,还没有“三定”方案,权力不清,责任不明。二是管理手段欠缺,矛盾纠纷不断。城市管理中有法不能依,违法抗法现象时有发生,而城管局尚属政府领导下的一个事业参公管理单位,所有人员均无行政执法资格,执法依据不充分、处置手段欠缺、执法保障不到位,从而使得城市管理工作畏首畏尾,纠纷不断。
    二、对城市管理几点建议
    1、超前规划,完善与和谐城市环境相适应的城市配套设施
着力围绕治尘、治堵、治乱、治脏的城市管理中心工作,超前规划,加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五乱”现象。
    2、加大宣传,营造与和谐城市环境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氛围
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样形式,在广大市民中广泛开展城管法律法规、健康文明知识等宣传活动,普及城市知识。积极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拉近城管与市民的距离,打造城管与市民互动平台。通过“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使城市管理深入人心,切实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3、深化改革,构建与和谐城市环境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
    一是理顺城管体制,建立平昌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完善综合行政执法职能,将适合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能进行归并,对列入归并的事项成建制、全职能地划转。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部门间的职能分配框架,完善互相间职责和责任,确保权责的统一,从体制上有效保障行政执法职能的到位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使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有更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降低城市管理成本。二是整合管理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疏堵结合。转变工作机制,从重突击到重长效、重单一到重综合、重载体到重机制,构建各部门之间联席会议制度,从单兵作战到相互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树立政府形象,保证管理运行机制的科学、高效。加强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民间组织、公众之间,不同层次、系统、区域之间,甚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对话、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依法行政,构建与和谐城市环境相适应的执法保障
  一是正确处理好市场繁荣与违法经营的矛盾,进一步提倡人性化执法。对下岗职工、困难居民户的自力更生,农副产品进城销售等各种弱势群体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要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同时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执法和亲民执法理念,加强教育引导,并根据城市实际开辟建立市场,进一步规范其经营行为,在维护广大市民的市容权的同时也尊重部分市民的生存权。二是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中,牢固树立严格执法的意识。坚持敢于碰硬、敢于坚持原则的精神,把广大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突破口,树立政府行政执法强制性的权威,充分维护城市的公共利益和秩序,以广大市民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目标。对当前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建设、占道经营、脏车进城、生活噪声污染、抛洒滴漏、城市牛皮癣等市民反映强烈、反复性强、危害性大的违法现象,给予严肃的打击处理,给市民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城市一个整洁有序的靓丽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