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引领教育良性发展

【字体: 】 【编辑日期:2016/2/23】 【作者:政协】【阅读:
曾  荣
 
    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奠基之石,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道路的强力保障,是未来中国屹立强国之林的坚强后盾。而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标准的教师队伍,才能担当起教育的重任。目前,我县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现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1、地域差异:平昌县地处巴山腹地,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现代化远不及其他发达地区;校舍与仪器设备条件较差,与其他地区也存在显著差距。
    2、城乡差异:农村办学条件总体水平落后于城市学校,教师队伍配备方面也远不及城市学校健全,具有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比例与城市初中的差距较大;普通高中仍然是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途径,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农村更加严重。
    3、社会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对价值的追求,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于是有的人染上弄虚作假、追逐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因而“教育浮躁”现象、攀比心、“三乱”现象时有发生。
    二、学生现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1、学生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多数家长更重视的是外出打工挣钱,却造成了孩子诸多坏习惯,于是很多老师的教学热情降低,甚至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
    2、学生生源: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让很多学校投身到生源大战之中,就导致本土优质生源不断外流,而本土学校招生面临诸多不利局面。这也让更多的老师心生怨言,行有怨气。
    三、教师现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1、现行问题:教师队伍结构、学科分布不合理,教师在区域间、城乡间分布不均衡,教师的配备亟待优化,个别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对教师职业本位认知不到位,把教书当作第二职业的大有人在,工作始终处在应付之中。
    2、招聘制度:由于现行政策的诸多弊端,导致学校招聘自主权不够,不能招聘到真正优秀的人才到校任教。同时由于地区经济的落后,很多时候“招聘”却不能“招来”人才。
    3、奖惩制度:教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吃大锅饭”现象严重。致使“能者不上前”,“劳者流汗又流泪”,造成师不为师、业不成业的现象,影响了广大老师的积极性。
    4、名师外流:目前我县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教师队伍断层情况严重。导致我县在某些学科及教育研究上盲点突出,便出现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现象。
    5、教师成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强,“工学矛盾”突出,而举办的“国培、网培”流于形式,认真程度、监管力度不够;同时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未成规模,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满堂灌、填鸭式大有人在,对课改专研不够,集体教研认识不足,落实力度不够。
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教学能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我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政策缩小城乡差异,促进教师队伍公平、公正发展
    1、建立稳定有效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各学校公用经费、校舍维修及危房改造经费支出,同时,科学规划,优化校点布局,实现城乡教育的同发展。
    2、变基础教育筹资模式的多渠道为单一渠道。不应把社会集资和个人收费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资金来源,而应是政府投资办学的一种政策激励和补充。另外,还应大力发展各地区经济,实行帮扶政策,缩小经济差距导致的政府教育筹资差距。
    3、坚持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使用公开透明原则。积极履行财政体制“再分配和平衡”的职责,以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教育服务均等化,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平等、统一的教师队伍,最终提高教育水平的总体发展。
    二、苦练内功解决生源外流,促进教师队伍优质、良性发展
    1、打牢基础,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流工作。小学升初中的生源流失正越来越严重,所以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外流至关重要。教育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各个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调研,在制定推进均衡教育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周边地区的进展情况。
    2、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群众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看考上学生,尤其是考上多少重点大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关键还是要在教学质量上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初高中学校,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争取在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和名牌大学录取人数再有所突破。
    3、强化考核,严肃执行各项招生政策。招生政策应结合县域情况灵活处理,给学校一定自主权,各初中学校校长、班主任、教师想尽办法动员优质生源留在本县就学,这项制度要继续执行下去。同时,要充分整合本县相关部门力量,坚决抵制和查处县外学校在我县的各类违规招生行为。
    4、落实政策,加大对优秀考生的奖扶力度。目前各地对优质生源的招生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各高中学校对优质生源争先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对优质生源的奖扶力度,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得主动。在吸引顶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读方面,建议县里出台政策,对本县中考成绩前100名且在本县就读的考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可按学年度发放,另外对于高考分数达到本一分数线的考生,也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两项经费的筹集可以采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引导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出资,并进行表彰宣传。
    三、转变观念缩小教师差距,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有序发展
    1、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的指南针和引路灯,每一个教师都要牢固树立教育“以生为本”的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做好“效益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教育工作中,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充分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结束“满堂灌”“填鸭式”等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争做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敢于放手、能放手的教育者!
    2、搭建平台,加强区域交流。近年来,城乡之间、区域内学校之间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存在明显差距,为彻底解决这一已经成为制约我县教育均衡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搭建更多的平台,加强不同学校间的教师交流活动,促进教师水平的整体进步:变教师“学校人”的身份为“系统人”,进一步加强送教下乡、定期流动、对口支援、教育联盟、走教制度及优质教师资源辐射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外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手段,能够请进来,也能够走出去;同时我们的教师也要充分的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勇于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改革,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完善奖惩制度,促进教师不断成长。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不断成长;教师的不断成长更离不开对教师的有效激励。加强对教师正能量的输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师德师风的培训,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结合师德学习,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入学校管理层。同时认真宣传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公开、透明各项决策,采取灵活的考核机制,加强班主任的选聘制度、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关心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迈进优秀教师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