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细化管理 提升城市形象
民建巴中市委直属平昌支部
    近年来,我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管理不到位、城市形象不和谐等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意识方面。一是城市管理氛围不浓。城管人员的精细化意识不强,创新驱动力不足,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市民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行动自觉。二是长效管理相对缺位。突击式、运动式的管理方式较为普遍,尚未形成标准化、网格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格局,定人、定岗、定责的长效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协同配合意识薄弱。各相关部门在城管工作中各自为战,甚至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尚未真正形成合力。
    (二)体制机制方面。一是城市管理缺乏规划性。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户外广告、流动摊点等没有专业性规划,城管工作标准缺乏一定的硬件支持。二是高位协调机制亟待加强。城市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部门相互推诿、“踢皮球”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管理协调难、难协调的问题突出。三是城管责任体系未建立。街道、部门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功能定位,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相关政策支持,尚未建立监督考评机制,城市管理的协调、监督功能弱化。
    (三)功能配套方面。一是老城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随着城区内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老城区已有的停车泊位已经无法满足车辆停放的需要,尤其是在上下班、上学放学时段内,交通拥堵已成为常态。二是专业市场难以满足需求。近年来,我县规划新建了一批专业市场,但城区内大型农贸市场仍然欠缺,与20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需求仍存有较大矛盾。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城市管理理念。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管、管理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教育市民从自身做起,维护城市形象,大力营造全民支持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着力打造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提升需要的城市建设管理软硬件环境。二是要牢固树立统筹协调发展的城市管理理念。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完整流程,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建设的载体功能和管理的提升功能,将城市规划、建设寓于城市管理之中。三是要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和以德管理相结合的城市管理理念。在城市管理中既要强化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又要开展处罚前的教育活动,提高管理对象的守法意识以及道德素养。
    (二)建立大城管格局。一是建立高位协调指挥机制。建议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行使城市管理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检查督办、考核评价的职能。针对职责交叉、权责不明,以及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问题,建立工作调度机制,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发挥综合管理效能。二是完善城市管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城管体制。全面实施属地管理,各街道对辖区城市管理工作总责。合理划分事权,明确辖区主干道城管执法、市容市貌、环卫保洁由县城管局直辖,支次道路、居民小区由街道负责。三是推进“网格化管理”和“城管进社区”,完善城市基层管理制度。以社区为单位,将主干道以外的区域划分为单元网格,以网格内工作量大小、区域面积为依据,每个网格确定1-2名城管队员,全面负责社区环境卫生、摊点摆放、车辆停放、户外广告等日常管理,成为名副其实的“片管”。在社区设立城管执法服务室(台),将“片管”的姓名、电话号码在社区公开,方便居民求助。
    (三)引入市场机制。树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意识,建立城市管理市场引入机制。在城市管理工作中,除必须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和执法职能外,对环卫保洁等具体管理事项尽可能引入市场化竞争体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管理绩效,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城市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服务企业的政策研究、业务指导,强化对各类服务企业的绩效考评,提高服务企业的自我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完善功能配套。一是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缓解交通压力。在各入城口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和汽车修理场,杜绝大车进城随意停放;对老城区目前已有的临时停车泊位,在进行重新优化和完善的同时,整合利用各部门停车场所;在金宝新区结合新开发的楼盘、大型商贸、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建设一批地上、地下停车场,解决停车难等问题。二是搬迁批发市场市入园,发挥物流园综合效益。将老城区的蔬菜、水果、农机、家电等批发市场,搬迁到东城物流,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构建全民参与城管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宜居、和谐、人文、美丽的新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