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乡村旅游 打造洁美场镇
张 前 梅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中心场镇集聚,场镇规模不断扩张,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加大,污染加剧、环境恶化,有的甚至成为信访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同时,平昌乡村旅游业集聚发展,一些中心场镇成为镶嵌在乡村旅游环线上的一张张精致名片。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精心打造洁美场镇,让场镇拥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情画意,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住“三个”重点,完善配套功能
    一是市场功能分区设置。坚持规划引领,对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城乡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场镇功能定位,统筹考虑场镇的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事业等各项内容,分区规划居民住宅区、生活区、商贸区和休闲区等,体现可持续发展、优势互补、整体效益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的特点。
    二是饮用水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场镇饮用水源直接关系到居民生命健康和场镇人口承载能力,务必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质水量监测、开展备用水源建设,确保场镇饮水安全;同时,加快场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郊场镇可采取“社区收集、乡镇运输、县级处理”模式,其他场镇根据一定辐射半径,以片区为单位科学选址建设垃圾填埋场。
    三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重点是公厕、垃圾箱和车站。在场镇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附近建设卫生公厕,在主要街道合理设置垃圾箱,在交通节点场镇建设规范化客运站,禁止在街道上随意停车上下客,以免影响交通秩序,防止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二、突破“三个”难点,从应急式治标向长效式治本转变
    一是解决保洁人员的配备及待遇,突破工作难的问题。增加环卫公益性岗位设置,有针对性地招聘符合再就业岗位补贴条件的人员来从事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积极争取再就业岗位补贴用于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
    二是解决乡镇环卫无延伸机构,突破执法难的问题。乡镇一级受制于工作权限,对于影响场镇环卫及管理的违法违规行为,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无法启用法律手段,执法难度大,难以建立有效的场镇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解决乡镇无资金来源及项目支撑,突破投入难的问题。增加乡镇场镇环境工作经费财政预算,以确保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镇容镇貌管理、健康教育、除害防病、检查评比等环境卫生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找准“四个”切入点,塑造场镇文明清新形象
   一是以宣传倡导引领为切入点,提升居民素质。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居民素质的提高,务必强化环境卫生宣传教育,签订门前四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公共设施管理)责任书,开展“义务大清扫”和“义务监督”等活动。
    二是以部门联合执法为切入点,整顿场镇秩序。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以环治部门为主体,国土、建设、公安、工商、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队伍,常态开展执法检查,整治查处“三违”建设、破坏宜居环境的行为。
    三是以健全考评机制为切入点,促进主动作为。建立环境卫生“三级联考”制度,县级坚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底线“黄牌”警告制度;镇级开展常态化整治督查,每月对场镇卫生状况进行打分,月月一通报,年终兑现奖惩;村级负责对各责任区和门前“四包”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四是以探索市场运作模式为切入点,推进环卫作业社会化。针对环境卫生管理实际情况,根据公共事业购买社会服务要求,结合环卫作业市场化成功做法,按照“政事分开、管养分离、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组建环境卫生作业公司,逐步将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从而真正使具体的环卫作业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