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县政协2022年度提案及办理答复摘登(三) 加强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

【字体: 】 【编辑日期:2022/9/7】 【作者:提案委】【阅读:

目: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的建议

提案者:张毅宗 冯玉华

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要求我们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为广大群众创造好的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农村仍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尤其是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垃圾肆意抛洒、垃圾成分复杂、数量持续增长,垃圾场接近水源农田、危害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等。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不够重视、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村组环卫设施建设不足、垃圾填埋地选址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财政对农村环境治理投资不足、农村分散居住集中清运成本高等。

  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妥善处理则是改善村容村貌的必要举措。因此提高政府和群众和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是当务之急。为此建议:

  一、提高对农村垃圾处理重要意义的认识。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是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客观需要。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现实需要。我们平昌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好的。我们这一代人,要将富贵的生态资源保护好、传下去,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垃圾处理摆上重要日程,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迅速采取切实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使广大农村卫生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变。建议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进行考核,以切实提高各乡镇、村组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

  二、鼓励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垃圾减量化是指源头上消除和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通过对垃圾进行分类最终减少垃圾的处理量。资源化则是指提高垃圾中资源的回收率,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回收率,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再生利用,将垃圾“变废为宝”。两者均要求实施垃圾分类,具体来讲就是:对可回收垃圾,如塑料瓶、易拉罐、废书废报等,鼓励集中回收销售;湿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瓜壳等,鼓励沤肥还田;建筑垃圾,如碎石渣土、弃料余泥等,鼓励就地填坑铺路;能焚烧且不至于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垃圾,鼓励作土灶燃料焚烧;有毒有害以及不可回收又不能简易焚烧的垃圾,则由村组以及乡镇集中统一回收处理。

  三、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与管理。建议一要因地制宜实施集中收集处理,降低农村垃圾处理成本。如县城近效的村庄宜采取“村委会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其他农村地区宜采取“村小组收集-村委会转运-乡镇集中填埋”的方式,实在偏远的行政村宜采取就近简易处理方式,设置若干垃圾屋,垃圾收集后就近进行填埋。二要配齐设施设备,配强工作力量。要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足额配置收集容器、收运车辆,统筹修建垃圾收集点,完善农村垃圾中转站、集中填埋场等处理终端设施建设。人员力量方面,建议以公益性岗位设置专人收运,在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确需集中清运的要集中到交通要道旁的收集点,以便乡镇清运车转运,提高清运效率。三要开展一次集中整治。要全面整治取缔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填埋场,尤其是那些临近水源农田污染生产生活用水的,必须下重拳全面取缔销号。四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走过场”“一阵风”。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村民自治能力。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村民垃圾分类、循环利用意识。建议通过“村规民约”“从我做起”、“小手牵大手”、“户前三包”、“五星级文明户”、“生态家园建设”等活动载体,充分调动村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防止政府大包大揽,逐步形成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农村垃圾管理运行机制。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回复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三个全覆盖’达到100%,各镇至少一个社区和一个村‘三个全覆盖’的目标,六能”为抓手,以县城、集镇为重点,快速向农村延伸,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目标。

  一、着力解决“能行、能投、能分、能管、能运、能处”的问题,

  (一)解决能行。就是目标明确之后要解决谁来干的问题。一是压实三个责任。分别是:行业牵头责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揽总,县供销社、生态环境局及其他县级部门基于工作职能协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归口管理责任,我县将各行业系统划分为七个部分,由县机关事务中心、教科体局等七个县级部门承头开展“七进”活动;属地主体责任,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管理局承担本辖区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收集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日常投放的运行管理。二是成立三支队伍。分别是:宣传队伍,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治理办、住建局等单位抽调年轻干部组成讲师团,精心制作PPT课件,分三个批次,集中培训全县垃圾分类指导员280人,再层层向外延伸至物业、社区、村居。攻坚队伍。从县级相关部门抽调13人,组成攻坚队伍,短期内集中在执法局办公,团队协作,形成合力,攻坚克难。督查队伍。由县纪委监委牵头,从生态环境局、电视台等单位抽调成立一只专业督查队伍,建立起“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的工作机制。(二)解决能投。就是要满足群众的投放需求,解决收集设施建设的问题。

  县城:按照撤桶定点建亭”的要求,采取“1+1+N+X”的模式规划建设。第一个“1”是指中心四分类收集亭,第二个1”是指可回收服务站,居民们可拿闲置资源换取积分,积分可兑换礼品、奖金、抵扣物业费,以此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另外,以“服务半径70m,覆盖范围不超过200户”的标准,建设N个四分或二分类收集亭,分类亭设有排水沟、冲洗槽,确保干净无异味。在“1+1+N”的基础上,还设立了一个X。这个X是指二分类临时过渡收集点,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能分的、有分不好的、有不分类乱扔等现象,为了不影响小区环境卫生,在每栋楼下设置两个过渡垃圾桶。

  农村:按照各镇一个社区和一个村试点的要求,全县28个镇共35个社区和32个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共建四分类收集亭150个,二分类收集点39

  (三)解决能分。就是解决居民要知道怎么分、愿意分、分得好的问题。

  我县扎实推进垃圾分类“七进”活动,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制作大型墙体广告、展板、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制作文化宣传墙,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指南,入户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引导群众正确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县征集了垃圾分类宣传标语320条,垃圾分类诗歌160余篇,共累计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手册》1.6万余份,《居民手册》3.2万余份,宣传折页2.5万余份,设置户外宣传展板38个、宣传标语55幅,文化植入86处。

  通过多次不断地宣传讲解和逐步引导,大家明白了垃圾分类是提升城市品位,外树村庄形象的关键,明白了垃圾分类是由垃圾暗箱作业到阳光作业的转变,更加考验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解决能管。就是要解决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的问题。

  通过建立“四级三员”的责任体系,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县级、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小区(居民小组)四级,层层配备监督员、指导员、分拣员,比如在分类亭中,监督员负责日常监督、评估;指导员负责“桶前值守”宣传指导;分拣员负责再次精细化分拣,将居民没有分好的进行细分,从而推动日常的监管到位。此外,还建立《业主考核制度》《分拣员评优制度》《环境卫生“光荣榜”制度》《社区(村居)干部包片(包组)制度》等,实现垃圾治理常态长效。

  (五)解决能运、能处。就是实现源头减量与前端收集之后,要确保中端运输和末端处置跟得上的问题。

  县城:按照“三化三评”思路开展工作,确保分类理念贯穿始终。“三化”指公司化、专业化、标准化运输,“三评”指开展行业评、主管单位评、业主评的考核机制,确保分门别类,分类运处。可回收物前端收集后,进入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目前,县城有60余家可回收服务站,2家再生资源初加工企业,计划拟建1个平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以便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农村:可回收物实行七统一、一规范的方式规范管理,按标准新建、改建服务驿站,县城区域规划建设大型分拣集散中心,逐步完善体系;有害垃圾统一回收、统一运输、分类存放、集中处置的模式,依托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在驿站、公共机构、公共区域分别设置暂存区、暂存室,暂存箱,在金宝压缩站建设了大型暂存点,集中转运至专业处理企业处置。厨余垃圾与通江天晟厨余垃圾处理厂签订协议,市场化运作,确保厨余垃圾日产日清、不渗漏、不堆积。其他垃圾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采取定时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各镇转运至就近压缩站,由鑫鑫公司运至巴中威澳发电厂处置。农户厨余垃圾原则上采用就地堆肥的方式,由村民就地资源化利用,对全县62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了销号整治。

  二、已将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县纪委监委、治理办、执法局等单位共同成立了督查队伍,不定期督查各镇人民政府和县级部门的垃圾分类与处置工作,对部分工作滞后的镇人民政府和县级部门约谈并通报批评,扣除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分值,垃圾分类工作意识和环境卫生管理意识得到了有力加强。

  三、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率正在逐步提高。

  我县已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要求,建立了1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3个城区压缩中转站,并建立了16条垃圾收运路线,收运体系城区覆盖100%,农村覆盖99.6%。垃圾分类试点村和社区配齐指导员、监督员、分拣员,实现常态运行和管理。

  四、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一是扎实推进“七进”活动。各镇人民政府和相关单位结合工作职责,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其中,部分学校开展了随堂教育、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妇联多次组织下基层、进家庭等知识宣传普及活动;融媒体中心会我局制作了多期分类宣传音视频,农村广泛组织村民大会、坝坝会进行宣传教育。二是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各镇均已开展一个社区和一个村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手册》0.8万余份,《居民手册》2万余份,宣传折页1.5万余份,设置户外宣传展板20余个、宣传标语30余幅,文化植入50余处,并广泛张贴《巴中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生活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意识逐渐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