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何效德:做好“联”字文章 坚持“三化”推进

【字体: 】 【编辑日期:2024/10/12】 【作者:何效德】【阅读:
   平昌县政协聚焦重点环节积极探 索实践,建立“联”的机制,搭建“联”的 平台,注重“联”的实效,统筹推进委员 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化、常态化和实效 化,引导委员更好发挥在界别群众中 的代表作用。

   一、建立“联”的机制,统筹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化

   建立完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 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建立“政协党组+机关党组+界别委员 党小组”的组织架构,构建“政协统一安排部署、专委会组织界别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体系。建立主席 会议成员分管界别、专委会联系界别 机制。把界别工作列入主席会议议题,定期听取界别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界别工作困难,把界别活动纳入年度工 作计划。建立委员下沉机制。为方便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注重本界别群众、本单位群众、行业人士、社会公众的联络联系。坚持就近性原则,将委员下沉到政协镇(街道)工委主动参与基层各项 履职活动,实现委员下沉乡镇全覆盖。发挥界别委员优势,坚持专业性原则,组建法律、农业、医卫、教科、经济5个 专业界别委员流动下沉。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为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有序开展,县政协出台《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委员制度》《政协委员下沉基层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管理 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分片督导、专委会服务指导、政协工委统筹、界别委员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强化界别对委员履职的管理和监督,以委员履职“四个一”(撰写一件提案、报送一条社情民意信息、参与一次协商、办理一件实事)为抓手,完善界别委员考核制度,实施界别、界别委员年度述职制度,选树“明星政协委员”,强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激励机制。
   二、搭建“联”的平台,统筹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常态化
   搭建学习平台。平昌县政协坚持创新学习培训方式和载体,以委员同 心讲堂、委员会客厅、政协书画院等为载体,组织界别“学习沙龙”,常态开展“书香政协·江口悦读”读书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提升界别委员参政议政的整体水平。搭建数智平台。走网上群众路线,创新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精心打造“平昌数智政协”平台,平台线 上亮明委员身份及职务,让界别群众能够及时方便找到委员,实现群众“码上递民情”、委员“掌上知民情”、政协“码上解民忧”,让数据“多跑路”、让群 众“少跑腿”,让界别群众与界别委员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到“心连心”,促进界别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络联系方式现代化。搭建协商平台。建立“同心共建现 代化平昌委员履职实践基地”,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园区、企业等条件 较好、委员相对容易集中的地方(单 位)建立“有事来协商”议事室,依托议事室把政协协商触角延伸到基层。建立“1+2+4+N”协商工作机制,把“有 事来协商”工作与“村(居)民说事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持续深化‘聚 引帮’活动·同心共建现代化平昌”专项行动等深度融合。为界别委员深入基层联系界别群众,开展调研视察、座谈协商等活动提供平台和载体,让界别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交提案和建议最接近界别群众、最接地气。

   三、注重“联”的实效,统筹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实效化
   聚焦界别群众,凝聚发展共识。平昌县政协创新载体,把委员会客厅、“有事来协商·巴事好商量”议事室作为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学习宣传平台、了解民意窗口、凝聚共识渠道、服务群众阵地,开展团结联谊活动,与各界别群众广交朋友,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交心、感情上知心。界别委员主动走访联系界别群众,积极参与协商议事活动,力所能及帮群众办实事好事,团结教育引导界别群众,更好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助力平昌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聚焦界别群众,服务中心大局。县政协聚焦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治理的难点,积极主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围绕“农村道路 出行难”开展专题协商,为创建“四好 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围绕农村集中饮水,提供“政协方案”,助推城乡供水一体化。以“持续 深化‘聚引帮’活动·同心共建现代化平昌”专项行动为抓手,探索建立“政 商面对面·有话你来说”政企“双周”恳谈协商制度,助力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 聚焦界别群众,助推基层治理。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选择指向准、能落地的“小切口”破题,紧扣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的“小切口”议题,开展面向基层的小微协商活动,助推基层治理取得实效,切实把人民政协 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确保政协履职与基层社会治理同频共振、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