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昌县政协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聚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 助推平昌转型发展

【字体: 】 【编辑日期:2022/3/1】 【作者:杨海波】【阅读:
   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了“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的战略部署,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我县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等重要目标,全县文旅康养产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借此机会,就如何加快推进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助力平昌绿色转型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坚持龙头引领,打造精品工程。深度研判当前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形势,坚定把“两镇两山”作为“地标性”景区加以建设,加快建成旅游目的地。白衣古镇,作为全县龙头景区加以建设,积极招引落地实施一批消费带动力强的文旅新业态,提速国家5A级景区创建;驷马镇,丰富巴山乡土艺术小镇、“父亲村庄”文化内涵,做足“水文章”,持续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片;佛头山,深度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研学旅游体验性产品,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金宝山,以生态康养、茶旅融合为主题,做实文化树培、业态植入,建成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镇龙山,以江家口水库建设为依托,强化旅游全要素配套,谋划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

   二、坚持市场运作,丰富产品体系。盘活现有国资平台公司资源资产,加快培育本土优秀文旅企业,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深度参与文旅康养项目开发建设和管理营运,广泛吸纳景区周边居民和农户参与,不断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构建多元复合产品体系。聚力打造“IP产品”。做优、做实文旅康养产业提升规划和项目包装,争取以“大招商”“招大商”引入一批社会资本,打造代表平昌特色、代表景区自身特色的规模化、综合型重大旅游项目,充分发挥“IP”产品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大力培育“小微产品”。立足“红绿古特”等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     一批以乡村休闲、家庭亲子、田园旅居、民俗体验等为主题、小而精的特色旅游业态,做新、做特、做优一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配套升级一批特色旅游街区,推出一批以“巴山民宿”“巴山小店”“巴山小厨”为代表的本土住宿餐饮购物品牌,包装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化创意产品。

   三、坚持精细管理,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景镇合一”,严格落实辖区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健全景区内部管理机构制度,建好导游讲解、安保、保洁“三支队伍”,打造全县智慧旅游一体化平台(旅游大数据中心),构建务实、高效的文旅康养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常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从严查处违法建设和违规经营。突出抓好4A级景区专项整治,大力整治景区环境“脏乱差”和欺客宰客等问题,妥善解决游客合理诉求,着力构建平安和谐、健康有序的文化旅游市场秩序。

   四、坚持立体营销,提升品牌效应。抓好旅游宣传片、画册、折页等传统营销基础平台建设,强化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营销,着力用创意颠覆思维策划文化旅游热点事件,推动一批具有平昌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力作走红网络。同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精心举办一批文化旅游节、艺术节、音乐季及体育赛事,积极开展与陕西、重庆、川东北以及自贡、永康等地的旅游推介和营销对接活动,保持与周边旅行社、自驾游组织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推动与周边知名景区的联合营销,努力形成线路打捆、资源同享的共赢局面。